降温模式开启,衣食住行应该注意哪方面?
2020-10-09

五和医养堂

寒露已过温骤降,

衣食住行需调养。

勤晒太阳适运动,

温暖御寒健体康。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过后,霜降即将来临,秋意熟透,“降温”模式已经开启,那么,秋末冬初该如何保养身体呢?

降温

俗话说,“过了寒露后,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此时节正值秋冬过度之际,天气开始寒凉,气候日趋干燥,同时植物开始凋零,阴气更甚。体质较弱者及老年人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养生不仅可以预防深秋常见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能为安全度过寒冬储备足够的能量。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衣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深秋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深秋季节菊黄蟹肥,果蔬丰富,正是饮食调养和进食补品的大好时机。民间早就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补则应以滋阴润燥“平补”为宜。所以,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药补”与“食补”相结合,注重平日的饮食调养。要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各类水果和蔬菜及豆制品,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此外,多吃银耳、生梨等滋润和清润的食物,有利于缓解干燥。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补脑、提神、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同时也是一味滋补良药,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适宜温热滋补的人,是一种比较适合的补品。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冬季节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球类运动等。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此时,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后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降温模式开启,衣食住行应该注意哪方面?

五和医养堂

寒露已过温骤降,

衣食住行需调养。

勤晒太阳适运动,

温暖御寒健体康。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过后,霜降即将来临,秋意熟透,“降温”模式已经开启,那么,秋末冬初该如何保养身体呢?

降温

俗话说,“过了寒露后,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此时节正值秋冬过度之际,天气开始寒凉,气候日趋干燥,同时植物开始凋零,阴气更甚。体质较弱者及老年人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养生不仅可以预防深秋常见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能为安全度过寒冬储备足够的能量。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衣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深秋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深秋季节菊黄蟹肥,果蔬丰富,正是饮食调养和进食补品的大好时机。民间早就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补则应以滋阴润燥“平补”为宜。所以,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药补”与“食补”相结合,注重平日的饮食调养。要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各类水果和蔬菜及豆制品,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此外,多吃银耳、生梨等滋润和清润的食物,有利于缓解干燥。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补脑、提神、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同时也是一味滋补良药,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适宜温热滋补的人,是一种比较适合的补品。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冬季节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球类运动等。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此时,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后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