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养生,这些要点必须知道!
2022-08-25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处暑节气过后,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处暑,处暑后养生

一、处暑后养生要注意

传统中医认为,下午3点至晚上9点是人体阳气最充足的时间,身体功能会处于最佳状态,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最适合外出散步健身。每天把快速走路的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保证了充沛的体力,提高了走路的效果。秋日锻炼首推登高,因为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这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发生不测。


二、处暑后需养肺

初秋的气候逐渐干燥,最容易对肺阴造成损害,伴随着夏季的细菌也会侵入呼吸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肺病也会在此时复发或者加重。所以,加强对肺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中医上讲肺喜润而恶燥,养肺不仅能使肺气更加充盈,也能治疗由于肺虚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在食物中,甘润的食品对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荠、枇杷、甘蔗、柚子等,还有众多的粥品,更是养肺的首选,例如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等。


三、如何解“秋乏”

处暑,即出暑,为秋季第二个节气,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意味着伏天结束。但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也常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导致昼夜的温差进一步扩大。

秋乏是处暑过后很多人都有的通病,但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解除,会引起“秋乏病”,表现为胸胁张闷、身重乏力、面色萎黄等多种症状。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这时候很容易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睡好子午觉,减轻秋乏壮阳气。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11点到13点,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气血转换,晚上提前入睡,午时小憩20分钟,可使身体得到充分调养。同时,每天巳时(9点到11点)拍打大包穴3分钟,也可缓解疲劳、改善脾胃虚弱。巳时为气血流注脾经之时,大包穴位于腋窝直下第6肋间隙处,为脾之大络。巳时拍打大包穴可以通调脾经气血,促进消化,充养后天之气,缓解秋乏症状。

处暑后养生,这些要点必须知道!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处暑节气过后,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处暑,处暑后养生

一、处暑后养生要注意

传统中医认为,下午3点至晚上9点是人体阳气最充足的时间,身体功能会处于最佳状态,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最适合外出散步健身。每天把快速走路的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保证了充沛的体力,提高了走路的效果。秋日锻炼首推登高,因为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这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发生不测。


二、处暑后需养肺

初秋的气候逐渐干燥,最容易对肺阴造成损害,伴随着夏季的细菌也会侵入呼吸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肺病也会在此时复发或者加重。所以,加强对肺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中医上讲肺喜润而恶燥,养肺不仅能使肺气更加充盈,也能治疗由于肺虚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在食物中,甘润的食品对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荠、枇杷、甘蔗、柚子等,还有众多的粥品,更是养肺的首选,例如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等。


三、如何解“秋乏”

处暑,即出暑,为秋季第二个节气,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意味着伏天结束。但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也常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导致昼夜的温差进一步扩大。

秋乏是处暑过后很多人都有的通病,但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解除,会引起“秋乏病”,表现为胸胁张闷、身重乏力、面色萎黄等多种症状。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这时候很容易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睡好子午觉,减轻秋乏壮阳气。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11点到13点,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气血转换,晚上提前入睡,午时小憩20分钟,可使身体得到充分调养。同时,每天巳时(9点到11点)拍打大包穴3分钟,也可缓解疲劳、改善脾胃虚弱。巳时为气血流注脾经之时,大包穴位于腋窝直下第6肋间隙处,为脾之大络。巳时拍打大包穴可以通调脾经气血,促进消化,充养后天之气,缓解秋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