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放荡不羁的时代:魏晋
2022-08-31

魏晋风流,千古流传。谈及名士,亦首推魏晋。丧乱以来,魏晋名士用独特而又怪诞的方式,表达着对个性解放与精神超脱的追求。上世纪60年代,南京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砖画中的竹林七贤皆身着带有长袖的宽松衣衫,袒胸露臂,这是魏晋名士最为“潮流”的穿衣方式,也是这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一、魏晋服饰的主要特点

魏晋时期的名士,要么经学通达,为一方大儒;要么出身高门世族,以德行著称于世。前者门下学生众多,光靠弟子供养,便不缺衣食;后者多为累世巨豪,庄园遍布州郡各地,皆崇尚浮华奢丽之风。这个时期,名士之间习惯攀比,又争相效仿的风气,对当时的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服饰

魏晋服饰的又一主要特点,表现在款式上,也就是“宽衣大袖”。当时的服饰特点为:上衣颇为宽松,方便随时解开或脱去;至于两袖,则更为肥大,摇摆之间似有清风。为了配合这种“清凉”风,魏晋名士在选择鞋履上,也有了明显改变。

“谢公屐”是东晋名士谢灵运发明的一种木屐:此鞋底部安装有两个木齿,均可随时装卸。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水诗人,平生爱游山玩水,当他上山之时,便会去掉木屐上的前齿;下山以前,则会卸掉其后齿。如此一来,无论上山还是下山,都能省去不少力气。

其实,木屐在许多朝代都有出现,可在魏晋时期,它是最受欢迎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走卒贩夫,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穿上木屐。


二、清凉之风备受推崇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一文中指出:魏晋名士之所以爱穿宽衣大袖,盖因他们常年“嗑药”。药,指“五石散”,是魏晋名士眼中的“大补药”。这种“补药”放到汉代,大家还不敢吃,可自从玄学领袖之一的何晏带头吃了以后,魏晋名士便开始纷纷效仿起来了。

魏晋服饰

他们认为,服食“五石散”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名士们会觉得浑身发热,全身上下的皮肤也更容易被擦破。为了及时散热,也为了避免皮肤被擦破,魏晋名士往往“各显神通”。有的用冷水来浇身子,有的直接吃冷食,更多的名士则选择在穿衣风格上大做文章。

当服“五石散”之风在名士之间流行开来以后,便有人发现:这种宽衣大袖的衣服和清凉的木屐,更有利于散热。于是,宽衣大袖、脚穿木屐便成为魏晋服饰的标志性特点。


三、宽衣大袖背后的精神内涵

两汉以来,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自上而下地从各个方面约束着不同阶层的人。随着乱世的到来,玄学兴起、老庄重立,一轮新的学术风潮重新回归。儒家过去对于世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双重束缚,就此土崩瓦解。

魏晋服饰

在这种环境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开始公然反对封建礼教,并首开放达之风。为了对抗“礼”的约束,他们用种种狂放不羁的行动,来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身精神超脱、个性解放的追求。表现在服饰上,便是宽衣大袖。名士们还袒胸露腹,泰然处之,更有甚者,还当众脱去衣服,却丝毫不觉羞愧。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有效途径之一。

竹林七贤的放达、潇洒之风,对魏晋名士影响深远。他们之后的名士,皆效仿竹林先贤,修老庄之思想、尚个性之解脱、慕精神之自由。

与此同时,道教追求的“羽化登仙”,也让越来越多的名士寄精神于“仙境”,追求及时享乐。这种思想潮流表现在服饰上,便是宽衣大袖、翩翩若仙;表现在饮食上,便是服食“五石散”。又因为“五石散”的副作用,宽衣大袖的“清凉”作用更为突出,进而奠定了这种款式在此时期不可撼动的“潮流”地位。

最放荡不羁的时代:魏晋

魏晋风流,千古流传。谈及名士,亦首推魏晋。丧乱以来,魏晋名士用独特而又怪诞的方式,表达着对个性解放与精神超脱的追求。上世纪60年代,南京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砖画中的竹林七贤皆身着带有长袖的宽松衣衫,袒胸露臂,这是魏晋名士最为“潮流”的穿衣方式,也是这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一、魏晋服饰的主要特点

魏晋时期的名士,要么经学通达,为一方大儒;要么出身高门世族,以德行著称于世。前者门下学生众多,光靠弟子供养,便不缺衣食;后者多为累世巨豪,庄园遍布州郡各地,皆崇尚浮华奢丽之风。这个时期,名士之间习惯攀比,又争相效仿的风气,对当时的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服饰

魏晋服饰的又一主要特点,表现在款式上,也就是“宽衣大袖”。当时的服饰特点为:上衣颇为宽松,方便随时解开或脱去;至于两袖,则更为肥大,摇摆之间似有清风。为了配合这种“清凉”风,魏晋名士在选择鞋履上,也有了明显改变。

“谢公屐”是东晋名士谢灵运发明的一种木屐:此鞋底部安装有两个木齿,均可随时装卸。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水诗人,平生爱游山玩水,当他上山之时,便会去掉木屐上的前齿;下山以前,则会卸掉其后齿。如此一来,无论上山还是下山,都能省去不少力气。

其实,木屐在许多朝代都有出现,可在魏晋时期,它是最受欢迎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走卒贩夫,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穿上木屐。


二、清凉之风备受推崇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一文中指出:魏晋名士之所以爱穿宽衣大袖,盖因他们常年“嗑药”。药,指“五石散”,是魏晋名士眼中的“大补药”。这种“补药”放到汉代,大家还不敢吃,可自从玄学领袖之一的何晏带头吃了以后,魏晋名士便开始纷纷效仿起来了。

魏晋服饰

他们认为,服食“五石散”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名士们会觉得浑身发热,全身上下的皮肤也更容易被擦破。为了及时散热,也为了避免皮肤被擦破,魏晋名士往往“各显神通”。有的用冷水来浇身子,有的直接吃冷食,更多的名士则选择在穿衣风格上大做文章。

当服“五石散”之风在名士之间流行开来以后,便有人发现:这种宽衣大袖的衣服和清凉的木屐,更有利于散热。于是,宽衣大袖、脚穿木屐便成为魏晋服饰的标志性特点。


三、宽衣大袖背后的精神内涵

两汉以来,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自上而下地从各个方面约束着不同阶层的人。随着乱世的到来,玄学兴起、老庄重立,一轮新的学术风潮重新回归。儒家过去对于世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双重束缚,就此土崩瓦解。

魏晋服饰

在这种环境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开始公然反对封建礼教,并首开放达之风。为了对抗“礼”的约束,他们用种种狂放不羁的行动,来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身精神超脱、个性解放的追求。表现在服饰上,便是宽衣大袖。名士们还袒胸露腹,泰然处之,更有甚者,还当众脱去衣服,却丝毫不觉羞愧。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有效途径之一。

竹林七贤的放达、潇洒之风,对魏晋名士影响深远。他们之后的名士,皆效仿竹林先贤,修老庄之思想、尚个性之解脱、慕精神之自由。

与此同时,道教追求的“羽化登仙”,也让越来越多的名士寄精神于“仙境”,追求及时享乐。这种思想潮流表现在服饰上,便是宽衣大袖、翩翩若仙;表现在饮食上,便是服食“五石散”。又因为“五石散”的副作用,宽衣大袖的“清凉”作用更为突出,进而奠定了这种款式在此时期不可撼动的“潮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