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下的中医药
2016-11-15

中医药文化.png

传承医理启心智,

激励后学宏图志,

躬耕医海总关情,

发皇古义能者师。

【马王堆下的中医药】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最有价值的是完好无损的古尸,并且有成组成套的物品,还有内容珍秘的帛书、竹木简。这三者能有其一,已是考古的重要发现,如今三者兼有,在中国考古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

1.png


【发掘】

1972年初,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开始了东边土冢的挖掘。外层泥土堆积成高约16米的土冢,通过进一步深挖时发现一层白膏泥,取出1.3米白膏泥后(白膏泥粘性强,渗透性低,对墓穴密封起了决定性作用),又发掘出厚达0.4~0.5米的木炭(木炭具吸水、防潮以保持墓穴内干燥的功效),清除木炭便见泛黄的竹席,掀开深埋于地下的26张竹席,刚出土时,竹席颜色嫩黄,光亮如新,但仅十几分钟,竹席就变成了黑色的朽物。

2.png

居中为殓尸的内棺,内外绘制着吉祥图案,以朱漆为内黑漆为外辅之,以两道质地精良的帛束缠盖棺,如此精美的锦绣饰品在以往墓穴发掘中也属罕见,虽历经2000多年,然而棺内这具女尸保存完好。

【引导图】

导引在古代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养生体育运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彩色帛画导引图描绘了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操等44种练功术式,并标注名称及功用。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题有病名的导引图,可知此类导引术式是用于治疗相应疾病的;第二类是题有动物形象的导引图,为模仿动物运动所创;第三类为器械运动的导引图,图中人物均以器械为导引的辅助手段;还有一类被归为其他类,标题意义待考。

3.png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马王堆导引术的锻炼,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这可能正是功法的独特之处和健身效果的机制所在,长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使修炼者练功时脑皮层保持低度兴奋,这种低度兴奋是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有序性、整合性和连贯性的表现。中老年妇女积极情绪,如精力、自尊感指数则明显上升。

4.png

【彩绘陶熏炉】


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中草药实物有10余种,是现存较早的中草药实物。分别为:茅香,佩兰,辛夷,高良姜,桂皮,花椒,藁本,杜蘅,姜,此外还有朱砂。

以上药物均为现代中医常用的药物。除朱砂外,其他药物多气味芳香,具有芳香去湿、通气健脾、防腐杀菌等功效。这些药物在出土时被存放在香囊、枕头和熏炉中,用于预防疾病,调节精神。

5.png

彩绘陶熏炉,通高13.3cm,口径11.2cm,盖上镂孔,炉内装高良姜、茅香、藁本和辛夷等,熏烧时就可清新空气,祛除秽气,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著作】

《足臂十一脉灸经》:它与未展出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全面讲述了人体十一条静脉的循行走向、所主疾病和灸法,是我国最早的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他们与《黄帝内经》中的文句、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二书在经络上均只讲了十一条经脉,比《灵枢》少了一条厥阴经。所述经络循行方向以及主病病候,不仅比《灵枢》简略,有的甚至相反。据考证二书可能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6.png

《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现已发现的我国最古的医方,亡佚已久的医方书,补了我国汉代以前方剂学专著的空白。帛书并无书名,根据原有目录共有五十二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学者们将其定名为《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种疾病下,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少则一方、二方,多则二十余方,现共存医方总数283个,原书应由300方左右。书中所涉及的病名,包括见于五十二个标题的病名,共计103个,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收录药物247种,其中有将近半数是《神农本草经》中没有记载的。

7.png

《养生方》以养生方药为主要内容,故帛书整理小组定名为《养生方》。原书32个标题目录,列于正文之后,经整理,尚可辨认27个,内容可归纳为7个方面,即治疗阳痿方、般壮阳方、般补益方、强筋力方、疗阴肿方、子用药方、中补益方。据考证,帛书《养生方》的抄写年代应在秦汉之际。

8.png

【“千年不腐女尸”】


打开以后棺椁后,墓主女尸栩栩如生,外形完整,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手指脚趾纹路清晰,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四肢关节可以活动。解剖发现,女尸各内脏器官完好,食道、胃及小肠内有甜瓜子100多粒,说明墓主人是在吃甜瓜子时死的,死亡的时间应在瓜熟季节。墓中有“妾辛追”的名章。据考证,墓主埋葬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名叫辛追。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据有关部门统计,马王堆女尸出土后很短的时间内,长沙市的流动人口陡增了5万。很多专家、游客、拍电影的、搞科研的,全都赶到了长沙市。

 9.png

祝好朋友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



马王堆下的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png

传承医理启心智,

激励后学宏图志,

躬耕医海总关情,

发皇古义能者师。

【马王堆下的中医药】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最有价值的是完好无损的古尸,并且有成组成套的物品,还有内容珍秘的帛书、竹木简。这三者能有其一,已是考古的重要发现,如今三者兼有,在中国考古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

1.png


【发掘】

1972年初,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开始了东边土冢的挖掘。外层泥土堆积成高约16米的土冢,通过进一步深挖时发现一层白膏泥,取出1.3米白膏泥后(白膏泥粘性强,渗透性低,对墓穴密封起了决定性作用),又发掘出厚达0.4~0.5米的木炭(木炭具吸水、防潮以保持墓穴内干燥的功效),清除木炭便见泛黄的竹席,掀开深埋于地下的26张竹席,刚出土时,竹席颜色嫩黄,光亮如新,但仅十几分钟,竹席就变成了黑色的朽物。

2.png

居中为殓尸的内棺,内外绘制着吉祥图案,以朱漆为内黑漆为外辅之,以两道质地精良的帛束缠盖棺,如此精美的锦绣饰品在以往墓穴发掘中也属罕见,虽历经2000多年,然而棺内这具女尸保存完好。

【引导图】

导引在古代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养生体育运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彩色帛画导引图描绘了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操等44种练功术式,并标注名称及功用。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题有病名的导引图,可知此类导引术式是用于治疗相应疾病的;第二类是题有动物形象的导引图,为模仿动物运动所创;第三类为器械运动的导引图,图中人物均以器械为导引的辅助手段;还有一类被归为其他类,标题意义待考。

3.png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马王堆导引术的锻炼,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这可能正是功法的独特之处和健身效果的机制所在,长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使修炼者练功时脑皮层保持低度兴奋,这种低度兴奋是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有序性、整合性和连贯性的表现。中老年妇女积极情绪,如精力、自尊感指数则明显上升。

4.png

【彩绘陶熏炉】


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中草药实物有10余种,是现存较早的中草药实物。分别为:茅香,佩兰,辛夷,高良姜,桂皮,花椒,藁本,杜蘅,姜,此外还有朱砂。

以上药物均为现代中医常用的药物。除朱砂外,其他药物多气味芳香,具有芳香去湿、通气健脾、防腐杀菌等功效。这些药物在出土时被存放在香囊、枕头和熏炉中,用于预防疾病,调节精神。

5.png

彩绘陶熏炉,通高13.3cm,口径11.2cm,盖上镂孔,炉内装高良姜、茅香、藁本和辛夷等,熏烧时就可清新空气,祛除秽气,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著作】

《足臂十一脉灸经》:它与未展出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全面讲述了人体十一条静脉的循行走向、所主疾病和灸法,是我国最早的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他们与《黄帝内经》中的文句、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二书在经络上均只讲了十一条经脉,比《灵枢》少了一条厥阴经。所述经络循行方向以及主病病候,不仅比《灵枢》简略,有的甚至相反。据考证二书可能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6.png

《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现已发现的我国最古的医方,亡佚已久的医方书,补了我国汉代以前方剂学专著的空白。帛书并无书名,根据原有目录共有五十二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学者们将其定名为《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种疾病下,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少则一方、二方,多则二十余方,现共存医方总数283个,原书应由300方左右。书中所涉及的病名,包括见于五十二个标题的病名,共计103个,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收录药物247种,其中有将近半数是《神农本草经》中没有记载的。

7.png

《养生方》以养生方药为主要内容,故帛书整理小组定名为《养生方》。原书32个标题目录,列于正文之后,经整理,尚可辨认27个,内容可归纳为7个方面,即治疗阳痿方、般壮阳方、般补益方、强筋力方、疗阴肿方、子用药方、中补益方。据考证,帛书《养生方》的抄写年代应在秦汉之际。

8.png

【“千年不腐女尸”】


打开以后棺椁后,墓主女尸栩栩如生,外形完整,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手指脚趾纹路清晰,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四肢关节可以活动。解剖发现,女尸各内脏器官完好,食道、胃及小肠内有甜瓜子100多粒,说明墓主人是在吃甜瓜子时死的,死亡的时间应在瓜熟季节。墓中有“妾辛追”的名章。据考证,墓主埋葬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名叫辛追。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据有关部门统计,马王堆女尸出土后很短的时间内,长沙市的流动人口陡增了5万。很多专家、游客、拍电影的、搞科研的,全都赶到了长沙市。

 9.png

祝好朋友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