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典故“悬壶”
2016-04-28



                                                             【中医药文化】



悬壶济世源后汉,

溯流穷源何人探;

壶翁好施医术传,

长房增辉四海扬。



简介

    “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1.png


典故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传说名医费长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

    虽然记载这个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2.png


名医简介

    费长房,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

3.png

    费长房怕家人担忧他入道学医,诈死家中,遂入深山学道。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又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长房亦不移。

    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回乡后,悬壶济世于民间,并且惩治贪官污吏以及任意妄为的神仙,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费长房墓

    长房墓位于平舆县东和店镇仙翁庙集西端。传说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云游四方,为民驱邪看病。一日偶经此地,涉葛水时将杖符丢失,为众鬼所杀。当地百姓,如丧考妣,将其葬于罹难之处,并在附近的高处建仙翁庙,世代祭祀。其墓冢于60年代被铲平,90年代重修。

4.png


“药葫芦”与“悬壶济世”

    《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

5.png

    《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葛洪的《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等,大概说的都是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6.png

    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

    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仔细推究起来,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


相关传说

    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传说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

7.png

    祝好朋友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中医药典故“悬壶”



                                                             【中医药文化】



悬壶济世源后汉,

溯流穷源何人探;

壶翁好施医术传,

长房增辉四海扬。



简介

    “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1.png


典故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传说名医费长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

    虽然记载这个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2.png


名医简介

    费长房,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

3.png

    费长房怕家人担忧他入道学医,诈死家中,遂入深山学道。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又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长房亦不移。

    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回乡后,悬壶济世于民间,并且惩治贪官污吏以及任意妄为的神仙,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费长房墓

    长房墓位于平舆县东和店镇仙翁庙集西端。传说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云游四方,为民驱邪看病。一日偶经此地,涉葛水时将杖符丢失,为众鬼所杀。当地百姓,如丧考妣,将其葬于罹难之处,并在附近的高处建仙翁庙,世代祭祀。其墓冢于60年代被铲平,90年代重修。

4.png


“药葫芦”与“悬壶济世”

    《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

5.png

    《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葛洪的《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等,大概说的都是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6.png

    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

    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仔细推究起来,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


相关传说

    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传说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

7.png

    祝好朋友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