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
2016-04-02

                                                             【中医药文化】


傣药文明医老幼,
 阿仑达听乃泰斗 。
冷热雨季皆有法,
  吾辈承继解后忧 。 



简介

    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药有1200种。


1.png


发展

    萌芽:远古原始群的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常把一些御寒,解暑,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的叶、皮用来做衣御寒,煎煮当茶饮,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通过“神农尝百草”的活动,懂得了各种动植物服食的经验,并根据其复杂的味道,逐渐产生了理性认识,并给予分类命名。

2.png

    发展: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药学、古印度医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

    现状:在政府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政府于1974年成立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专门抽调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傣医史籍,名老傣医临床单、验、秘方以及传统验方的收集和生物药资源调查工作。1979年成立民族医药研究所,1988年建立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经过他们对傣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收集了傣医药传统圣书200多部。


主要著作

    传说阿早在10万年前的纳腊达和几万年前的戛古先塔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费》、《迭哈西腊》等傣药相关的著作,但不完整,有的内容尚未讲清楚。

3.png

    推断大约在公元前924年阿仑达听,整理了前人的医学典籍,写完第一部有关傣医药的专著《戛牙三哈雅》。

    现在陆续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傣医传统方药志》、《傣医诊断学》、《傣药学》、《档哈雅》、《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傣医动物学》、《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等20余部傣医药书籍。

4.png


主要药材

    《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植物类药用种主要有:麻嘎喝罕(缅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筛(龙血树)等。

5.png


用药特点

    傣药融合中医药及古印度医学成了比较完整的医药体系。傣医认为药物的疗效和其生长环境关系密切,生长环境不同,药效也不同。

    傣族一般把一年分为冷季、热季和雨季。冷季(公历11月至次年2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多贮存在植物根部,此季主要采集植物根茎入药;热季(公历3—6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多集中在叶片、花果等部位,此季宜采用叶片、花果入药;雨季(公历7—10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枝干、茎皮和全株,此季多采茎皮或全株入药。

6.png

    傣药按取材、药性、气味和药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同时因人、因症把药物制成了不同的剂型,方便使用。与中医药相似,傣药很多生药都需要经过独特的炮制方法方可实用,常见的方法有炒法、炙法、煅法、焙法和蒸法。


傣药著作——《戛牙三哈雅》

    佛主释加牟尼的同龄人,贴身警卫、秘书——阿仑达听,为了归纳整理一套有关傣族医药方面的医药学专著,根据纳腊达和戛古先塔(传说10万年以前和几万年以前)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迭、《纳西达费》和《三比打嘎》等经书中记载的医药知识,摘录整理编成《戛牙三哈雅》一书。成书后,阿仑达听在一次佛教盛会上向佛主释加牟尼以及佛教信徒,详细的讲述了该书。推测阿仑达听大约于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7.png


傣族名医

1.帕牙比沙奴

    “帕牙比沙奴”研究创立了“雅麻哈比扎哈聋”,该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麻木、关节疼痛、偏瘫、腰痛、头痛等症。

2.帕雅迪沙把莫哈阿章

    “帕雅迪沙把莫哈阿章”创立了可治“五蕴”疾病,调平“四塔”,祛除“百疾”的处方“滚嘎先恩”,直意为“价值万银方”。

8.png

3.帕纳来

    “帕纳来”研究创立了方药“雅阿他纳来”,主要用于治疗哮喘、胸闷心慌、小儿高热、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失眠等症。在傣族民间,为了使方药更有效,傣医们往往会在用药前念咒语进行驱邪和祝颂,称为“保水”(口功)。

4.波迪先

    “波迪先”研究创立“雅勒罗松桑”,由“匹囡”(胡椒)、“里逼”(荜茇)、“沙英”(甘草)、“辛蒋”(小姜)组成。主要功能为治疗贫血、心慌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尿痛、黄疸等,曾被誉为“天下宝药”,或号称“治疗天下所有疾病的方药”。方中四味药看似简单,却是民间随手可得,疗效卓著的常用药。

9.png

5.腊西达俄

    “腊西达俄”研究创立了“雅桑”。传说“腊西达俄”曾四处行医,足迹遍步村村寨寨,所治疾病不仅限于人,甚至包括牲畜、家禽,是造福人间,受人尊崇的傣医。

6.腊西达迪

    “腊西达迪”研究创立“雅达尖达巴帕”,此方被誉为“宝儿药”、“宝康药”。传说“腊西达迪”医术高明,能治男女老幼,涉及“四塔五蕴”的各种病变。

10.png

7.腊西达叫

    “腊西达叫”研究创立“雅叫帕中补”(亚洲宝丸)。“雅叫帕中补”在傣医民间享有盛誉,广泛用于治疗发热、心慌头晕、脘腹满闷、恶呕作痛、全身酸痛、烦躁不安、虚弱乏力等症,具有调气和胃、止痛安神之功。

8.腊西达菲

    “腊西达菲”研究创立洒随(今称“雅解”,即解毒药),是傣医最常用的解药,具有清火解毒之作用。

11.png

9.龚麻腊别

    很多文献记述说,“龚麻腊别”是一千多年前傣族医学理论的主要编著者、传播者,他不仅在中国傣族地区有着很高的声誉,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也被广为传颂,常常被民间傣医当作“傣医祖师”供奉。

    祝好朋友壮志凌云振鹏翼,扬鞭催马奔征程!




傣药

                                                             【中医药文化】


傣药文明医老幼,
 阿仑达听乃泰斗 。
冷热雨季皆有法,
  吾辈承继解后忧 。 



简介

    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药有1200种。


1.png


发展

    萌芽:远古原始群的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常把一些御寒,解暑,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的叶、皮用来做衣御寒,煎煮当茶饮,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通过“神农尝百草”的活动,懂得了各种动植物服食的经验,并根据其复杂的味道,逐渐产生了理性认识,并给予分类命名。

2.png

    发展: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药学、古印度医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

    现状:在政府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政府于1974年成立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专门抽调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傣医史籍,名老傣医临床单、验、秘方以及传统验方的收集和生物药资源调查工作。1979年成立民族医药研究所,1988年建立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经过他们对傣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收集了傣医药传统圣书200多部。


主要著作

    传说阿早在10万年前的纳腊达和几万年前的戛古先塔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费》、《迭哈西腊》等傣药相关的著作,但不完整,有的内容尚未讲清楚。

3.png

    推断大约在公元前924年阿仑达听,整理了前人的医学典籍,写完第一部有关傣医药的专著《戛牙三哈雅》。

    现在陆续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傣医传统方药志》、《傣医诊断学》、《傣药学》、《档哈雅》、《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傣医动物学》、《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等20余部傣医药书籍。

4.png


主要药材

    《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植物类药用种主要有:麻嘎喝罕(缅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筛(龙血树)等。

5.png


用药特点

    傣药融合中医药及古印度医学成了比较完整的医药体系。傣医认为药物的疗效和其生长环境关系密切,生长环境不同,药效也不同。

    傣族一般把一年分为冷季、热季和雨季。冷季(公历11月至次年2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多贮存在植物根部,此季主要采集植物根茎入药;热季(公历3—6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多集中在叶片、花果等部位,此季宜采用叶片、花果入药;雨季(公历7—10月),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枝干、茎皮和全株,此季多采茎皮或全株入药。

6.png

    傣药按取材、药性、气味和药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同时因人、因症把药物制成了不同的剂型,方便使用。与中医药相似,傣药很多生药都需要经过独特的炮制方法方可实用,常见的方法有炒法、炙法、煅法、焙法和蒸法。


傣药著作——《戛牙三哈雅》

    佛主释加牟尼的同龄人,贴身警卫、秘书——阿仑达听,为了归纳整理一套有关傣族医药方面的医药学专著,根据纳腊达和戛古先塔(传说10万年以前和几万年以前)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迭、《纳西达费》和《三比打嘎》等经书中记载的医药知识,摘录整理编成《戛牙三哈雅》一书。成书后,阿仑达听在一次佛教盛会上向佛主释加牟尼以及佛教信徒,详细的讲述了该书。推测阿仑达听大约于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7.png


傣族名医

1.帕牙比沙奴

    “帕牙比沙奴”研究创立了“雅麻哈比扎哈聋”,该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麻木、关节疼痛、偏瘫、腰痛、头痛等症。

2.帕雅迪沙把莫哈阿章

    “帕雅迪沙把莫哈阿章”创立了可治“五蕴”疾病,调平“四塔”,祛除“百疾”的处方“滚嘎先恩”,直意为“价值万银方”。

8.png

3.帕纳来

    “帕纳来”研究创立了方药“雅阿他纳来”,主要用于治疗哮喘、胸闷心慌、小儿高热、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失眠等症。在傣族民间,为了使方药更有效,傣医们往往会在用药前念咒语进行驱邪和祝颂,称为“保水”(口功)。

4.波迪先

    “波迪先”研究创立“雅勒罗松桑”,由“匹囡”(胡椒)、“里逼”(荜茇)、“沙英”(甘草)、“辛蒋”(小姜)组成。主要功能为治疗贫血、心慌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尿痛、黄疸等,曾被誉为“天下宝药”,或号称“治疗天下所有疾病的方药”。方中四味药看似简单,却是民间随手可得,疗效卓著的常用药。

9.png

5.腊西达俄

    “腊西达俄”研究创立了“雅桑”。传说“腊西达俄”曾四处行医,足迹遍步村村寨寨,所治疾病不仅限于人,甚至包括牲畜、家禽,是造福人间,受人尊崇的傣医。

6.腊西达迪

    “腊西达迪”研究创立“雅达尖达巴帕”,此方被誉为“宝儿药”、“宝康药”。传说“腊西达迪”医术高明,能治男女老幼,涉及“四塔五蕴”的各种病变。

10.png

7.腊西达叫

    “腊西达叫”研究创立“雅叫帕中补”(亚洲宝丸)。“雅叫帕中补”在傣医民间享有盛誉,广泛用于治疗发热、心慌头晕、脘腹满闷、恶呕作痛、全身酸痛、烦躁不安、虚弱乏力等症,具有调气和胃、止痛安神之功。

8.腊西达菲

    “腊西达菲”研究创立洒随(今称“雅解”,即解毒药),是傣医最常用的解药,具有清火解毒之作用。

11.png

9.龚麻腊别

    很多文献记述说,“龚麻腊别”是一千多年前傣族医学理论的主要编著者、传播者,他不仅在中国傣族地区有着很高的声誉,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也被广为传颂,常常被民间傣医当作“傣医祖师”供奉。

    祝好朋友壮志凌云振鹏翼,扬鞭催马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