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
2016-03-17

                                                            【中医药文化】



中医文化千年盛,

蒙药精进医杂症。

时至近代有大成,

救死扶伤逞贤能。



『蒙药』

    蒙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1.png


发展

    7世纪以前,就有史料中记载了蒙古地区的特产药物肉苁蓉。在六百多年前拉施达丁所著的《史集》中曾经记载鄂毕河上游森林里的“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用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病闻名于世”的史实。如灸疗、外伤治疗与正骨、正脑术等。

2.png

    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沟通国内各民主以及东西方之经济、文化交往,丰富了蒙药学、方剂学,蒙医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元代医事制度除设大医院、御药院,大医院饮膳大医忽思慧著作《饮膳正要》三卷,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

3.png

    1949年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医药政策的指导下,蒙医药跨进了高等教育的行列,建立了蒙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蒙药标准,使蒙医药教学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主要著作

    17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集。

    18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伊喜巴拉珠尔著《甘露滴珠》、《甘露医理》、《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识药晶鉴》等一整套蒙医药著作。

    19世纪下叶由著名的蒙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所著的《美丽目饰》是蒙医药学研究史上第三次成书的唯一带有图谱的蒙药本草,书中记载了879种药物,分成8纲24类,并附有570余张药材图谱,开创了蒙药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著名的蒙医药学家敏珠尔占巴拉(1789~1838)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编著完成了蒙医方剂学《方海》,该书收载2000余成方,每方均有配方、制法、功效、用法及用量、辨证加减等内容。

4.png


主要药材

    蒙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有关文献统计,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让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其中常用104种,最常用78种,占全国最常用植物药的36%。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在常用蒙药中约有140种。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去痰,活血化瘀;蓝盆花,蒙医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文冠木,蒙医用于清热燥湿、治疗风湿、痹症。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的药效确切,疗效可靠。这此药物中医从来就不用。

5.png


用药理论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

    六味:药物有不同地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 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

    药力:蒙药将繁多的药物分为热药和寒药两种。

6.png

    药性: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热、锐等8种。

    药物功能:亦称药效,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药沙棘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为了提高大军的远征实力,只得将一批连年征战、体弱多病的战马弃于沙棘林中,待他们凯旋归来,再经过那片沙棘林时,发现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都恢复了往日的神威,见主人们归来更是呼啸而起,奋蹄长嘶。将士们没想到小小的沙棘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立即向成吉思汗禀报此事,成吉思汗得知后下令全军将士立即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军携带。果然,经常食用沙棘,将士们比以前更加体力充沛,精神抖擞,与敌作战如虎添翼。后来,御医们还用沙棘为蒙古皇放调制出了强身治病的蒙药。成吉思汗长年征战在外,平日就靠沙棘强身健体,抵御疾病。元世祖忽必烈到了 80 多岁还能骑马射箭,也与服用沙棘蒙药有关。

7.png


《饮膳正要》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赵国公常普兰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约于是年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元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其间,他与常普兰奚在食疗研究方面密切合作,后来他供职中宫,以膳医身份侍奉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以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

8.png

    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9.png

    祝好朋友门庭春暖生光彩,事业时荣乐太平!



蒙药

                                                            【中医药文化】



中医文化千年盛,

蒙药精进医杂症。

时至近代有大成,

救死扶伤逞贤能。



『蒙药』

    蒙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1.png


发展

    7世纪以前,就有史料中记载了蒙古地区的特产药物肉苁蓉。在六百多年前拉施达丁所著的《史集》中曾经记载鄂毕河上游森林里的“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用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病闻名于世”的史实。如灸疗、外伤治疗与正骨、正脑术等。

2.png

    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沟通国内各民主以及东西方之经济、文化交往,丰富了蒙药学、方剂学,蒙医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元代医事制度除设大医院、御药院,大医院饮膳大医忽思慧著作《饮膳正要》三卷,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

3.png

    1949年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医药政策的指导下,蒙医药跨进了高等教育的行列,建立了蒙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蒙药标准,使蒙医药教学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主要著作

    17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集。

    18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伊喜巴拉珠尔著《甘露滴珠》、《甘露医理》、《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识药晶鉴》等一整套蒙医药著作。

    19世纪下叶由著名的蒙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所著的《美丽目饰》是蒙医药学研究史上第三次成书的唯一带有图谱的蒙药本草,书中记载了879种药物,分成8纲24类,并附有570余张药材图谱,开创了蒙药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著名的蒙医药学家敏珠尔占巴拉(1789~1838)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编著完成了蒙医方剂学《方海》,该书收载2000余成方,每方均有配方、制法、功效、用法及用量、辨证加减等内容。

4.png


主要药材

    蒙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有关文献统计,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让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其中常用104种,最常用78种,占全国最常用植物药的36%。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在常用蒙药中约有140种。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去痰,活血化瘀;蓝盆花,蒙医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文冠木,蒙医用于清热燥湿、治疗风湿、痹症。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的药效确切,疗效可靠。这此药物中医从来就不用。

5.png


用药理论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

    六味:药物有不同地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 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

    药力:蒙药将繁多的药物分为热药和寒药两种。

6.png

    药性: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热、锐等8种。

    药物功能:亦称药效,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药沙棘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为了提高大军的远征实力,只得将一批连年征战、体弱多病的战马弃于沙棘林中,待他们凯旋归来,再经过那片沙棘林时,发现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都恢复了往日的神威,见主人们归来更是呼啸而起,奋蹄长嘶。将士们没想到小小的沙棘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立即向成吉思汗禀报此事,成吉思汗得知后下令全军将士立即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军携带。果然,经常食用沙棘,将士们比以前更加体力充沛,精神抖擞,与敌作战如虎添翼。后来,御医们还用沙棘为蒙古皇放调制出了强身治病的蒙药。成吉思汗长年征战在外,平日就靠沙棘强身健体,抵御疾病。元世祖忽必烈到了 80 多岁还能骑马射箭,也与服用沙棘蒙药有关。

7.png


《饮膳正要》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赵国公常普兰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约于是年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元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其间,他与常普兰奚在食疗研究方面密切合作,后来他供职中宫,以膳医身份侍奉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以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

8.png

    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9.png

    祝好朋友门庭春暖生光彩,事业时荣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