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2015-12-03

〖中医药文化〗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1.png

『组方』

    小柴胡汤,由柴胡10g、人参10g、黄芩15g、半夏15g、大枣10g、甘草5g、生姜9g七位中药组成。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因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少阳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急性乳腺炎、产褥热、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2.png

『药性分析』

    1.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2.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3.png

    3.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4.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5.大枣—味甘,性温。归脾经。

      功效: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4.png

    6.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7.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5.png

『配伍特点』

    君药---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

    臣药---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

    佐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

6.png

    使药---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7.png

『发展历史』

    小柴胡汤乃张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

8.png

    隋唐时期,医家发现在天行的发病过程中,也存在少阳病的表现 ,于是将小柴胡汤进行加减,用于天行的 治疗。如《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加枳实、栝楼、栀子、茵陈、龙胆、大黄而成,具有调和枢机、清肝泻火之功,用治天行肝火亢盛证;《外台秘要·卷三》引《广济方》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大枣,加升麻、芍药、石膏、麦冬、葱白、香豉、竹叶而成,具有和解透表、清热生津之功,用治天行后期,表里俱重之证。

9.png

    宋金元时期中医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小柴胡汤衍化方不仅开始大量出现, 且应用范围也进一步增大,不仅对于少阳病兼变证涉及更为广泛 对于一些里证、虚证也有运用。如《世医得效方·卷第二》柴苓汤用治少阳失枢、三焦不利之湿疟,《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六》大黄丸治疗少阳病兼热盛便秘,柴胡丸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诸症,《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柴胡丸用治伤寒发热、咳嗽、心神不安诸症。

10.png

    明代小柴胡汤的变化进一步增多,更多的小柴胡汤衍化方涌现了出来,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如《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柴平汤用于夏月伤暑所致痃疟,《古今医鉴·卷之三》柴胡竹茹汤用治少阳证兼阴虚呃逆诸症;《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柴胡饮用治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

11.png

    另外,由于的影响和温病学派的逐渐兴起,小柴胡汤衍化方开始更多的用于热证、温病。随着温病学派的兴盛,清代出现的小柴胡汤衍化方 大多都以治疗温病、热病为主,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柴胡达原饮用于邪伏膜原,阻碍气机,郁而化热之证;《温热经纬·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陶氏小柴胡汤用于热入血室,瘀热搏结之血结胸证;《血证论·卷七》柴胡清骨散用于少阳疏泄失调所致之阴虚发热。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其它疾病的,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柴胡枳桔汤用治邪犯少阳、气机不利之证。

12.png

『衍生方剂』

    1.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表证未解者。

13.png

    2.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14.png

    3.柴平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川柴胡3克、姜半夏4.5克、川朴6克、清炙草1.5克、炒黄芩3克、赤苓9克、制苍术3克、广橘皮4.5克、鲜生姜3克。

      主治:主湿疟。寒热往来,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15.png

    4.柴胡饮子(《宣明论方》):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15克。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16.png

『禁忌』

    1.中土虚寒,湿邪郁滞者不能使用。即就是脉迟浮弱,恶风寒,不饮食,胁下满痛者,面目及周身发黄,颈项发强,小便困难;

17.png

    2.若本来饮水而呕(此属饮家,可健脾行水为佳),此皆不能使用小柴胡汤也。

18.png

    祝好朋友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小柴胡汤

〖中医药文化〗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1.png

『组方』

    小柴胡汤,由柴胡10g、人参10g、黄芩15g、半夏15g、大枣10g、甘草5g、生姜9g七位中药组成。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因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少阳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急性乳腺炎、产褥热、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2.png

『药性分析』

    1.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2.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3.png

    3.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4.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5.大枣—味甘,性温。归脾经。

      功效: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4.png

    6.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7.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5.png

『配伍特点』

    君药---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

    臣药---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

    佐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

6.png

    使药---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7.png

『发展历史』

    小柴胡汤乃张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

8.png

    隋唐时期,医家发现在天行的发病过程中,也存在少阳病的表现 ,于是将小柴胡汤进行加减,用于天行的 治疗。如《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加枳实、栝楼、栀子、茵陈、龙胆、大黄而成,具有调和枢机、清肝泻火之功,用治天行肝火亢盛证;《外台秘要·卷三》引《广济方》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大枣,加升麻、芍药、石膏、麦冬、葱白、香豉、竹叶而成,具有和解透表、清热生津之功,用治天行后期,表里俱重之证。

9.png

    宋金元时期中医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小柴胡汤衍化方不仅开始大量出现, 且应用范围也进一步增大,不仅对于少阳病兼变证涉及更为广泛 对于一些里证、虚证也有运用。如《世医得效方·卷第二》柴苓汤用治少阳失枢、三焦不利之湿疟,《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六》大黄丸治疗少阳病兼热盛便秘,柴胡丸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诸症,《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柴胡丸用治伤寒发热、咳嗽、心神不安诸症。

10.png

    明代小柴胡汤的变化进一步增多,更多的小柴胡汤衍化方涌现了出来,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如《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柴平汤用于夏月伤暑所致痃疟,《古今医鉴·卷之三》柴胡竹茹汤用治少阳证兼阴虚呃逆诸症;《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柴胡饮用治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

11.png

    另外,由于的影响和温病学派的逐渐兴起,小柴胡汤衍化方开始更多的用于热证、温病。随着温病学派的兴盛,清代出现的小柴胡汤衍化方 大多都以治疗温病、热病为主,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柴胡达原饮用于邪伏膜原,阻碍气机,郁而化热之证;《温热经纬·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陶氏小柴胡汤用于热入血室,瘀热搏结之血结胸证;《血证论·卷七》柴胡清骨散用于少阳疏泄失调所致之阴虚发热。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其它疾病的,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柴胡枳桔汤用治邪犯少阳、气机不利之证。

12.png

『衍生方剂』

    1.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表证未解者。

13.png

    2.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14.png

    3.柴平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川柴胡3克、姜半夏4.5克、川朴6克、清炙草1.5克、炒黄芩3克、赤苓9克、制苍术3克、广橘皮4.5克、鲜生姜3克。

      主治:主湿疟。寒热往来,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15.png

    4.柴胡饮子(《宣明论方》):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15克。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16.png

『禁忌』

    1.中土虚寒,湿邪郁滞者不能使用。即就是脉迟浮弱,恶风寒,不饮食,胁下满痛者,面目及周身发黄,颈项发强,小便困难;

17.png

    2.若本来饮水而呕(此属饮家,可健脾行水为佳),此皆不能使用小柴胡汤也。

18.png

    祝好朋友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