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
2015-10-15

〖中医药文化〗

参术苓草四君汤,

补中益气基本方。

四君变化无穷妙,

临证随机运如神。

1.png

『组方』

    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四君子汤,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有“天下补气第一名方”之美称。最早出现记载于宋朝的“和剂局方”。是益气补中、健脾益胃、强心镇静、抗癌降糖、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恢复体力、增强男女性机能的经典名方。

2.png

『药性分析』

1. 人参--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3.png

2. 白术—健脾益气,燥热利水。

4.png

3. 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

5.png

4. 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6.png

『配伍特点』

君药: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药:臣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7.png

佐药: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使药: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化源足而气血充,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8.png

『发展历史』

    四君子汤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脾胃虚弱证候的治疗。“君子”,古时泛称才德出众之人。

9.png

    清代张璐《伤寒绪论》云:“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

10.png

    清代王晋三在《绛雪园古方选注》日:“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汪昂《医方集解》日:“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日君子也。”本方为治疗脾胃虚弱的基础方。

11.png

    方中四味药物皆平和之品,不偏不盛,不热不燥,补而不峻,益而无害,取迸语“君子致中和”之义,故名“四君子汤”。

12.png

『衍生方剂』

    八解散:本方始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由人参、茯苓、炙甘草、陈皮、白术、藿香、厚朴、半夏组成。该方以补气药与行气药、渗湿药配伍组方。方中四君子汤加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和胃;藿香、厚朴、半夏与茯苓相配为和朴夏苓汤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之以辛开苦降,醒脾化湿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化湿和中之效。

13.png

    人参五味子汤:本方首见于《幼幼集成》卷三。由人参、漂白术、白云茯苓、北五味子、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具有益气健脾,养阴护肺之功。原书主治“ 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

14.png

    白术散:本方来源于《普济本事方》。由人参、白术、半夏曲、茯苓、干姜、甘草组成。方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干姜以温中散寒,使其寓有理中丸之义。《本是方释义》言其具有“ 温养中宫,通调营卫” 之功。主治“ 小儿挟寒呕吐,脉迟细者” 。

15.png

    五君子煎;本方始见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由人参二、三钱,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药物组成,为四君子汤与理中丸之合方。四君子汤中人参、白术、炙甘草三药与茯苓相伍,且以人参为君药,故其功用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弱证;理中丸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三药与干姜相配,且以干姜为君药,故其功用重在温中祛寒,适宜于中焦虚寒证。二方合用,则益气温中并重。原书用于“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

16.png

    六君子汤:本方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医学正传》卷三。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现代有人将方中人参易为党参,制成丸剂,名“ 六君子丸” 。

17.png

    参术汤:本方见于《赤水玄珠》卷十四。由人参、白术、黄芪各二钱,茯苓、甘草、陈皮各一钱。水煎服。原书用治“气虚颤掉” ,《景岳全书》用治“ 泄泻、呕吐” 。

18.png

    异功散:本方首见于《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疮疡机要》卷下称该方为“ 五味异功散” 。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组成。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配伍陈皮行气燥湿,与人参、自术配伍,补气而不滞气,增强四君子汤健脾和胃,行气之功。原治“ 小儿虚冷吐泻,不思乳食” 。

19.png

『现代研究』

    1、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

20.png

    2、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21.png

『禁忌』

斟酌。

22.png

  祝好朋友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



四君子汤

〖中医药文化〗

参术苓草四君汤,

补中益气基本方。

四君变化无穷妙,

临证随机运如神。

1.png

『组方』

    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四君子汤,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有“天下补气第一名方”之美称。最早出现记载于宋朝的“和剂局方”。是益气补中、健脾益胃、强心镇静、抗癌降糖、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恢复体力、增强男女性机能的经典名方。

2.png

『药性分析』

1. 人参--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3.png

2. 白术—健脾益气,燥热利水。

4.png

3. 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

5.png

4. 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6.png

『配伍特点』

君药: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药:臣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7.png

佐药: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使药: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化源足而气血充,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8.png

『发展历史』

    四君子汤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脾胃虚弱证候的治疗。“君子”,古时泛称才德出众之人。

9.png

    清代张璐《伤寒绪论》云:“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

10.png

    清代王晋三在《绛雪园古方选注》日:“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汪昂《医方集解》日:“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日君子也。”本方为治疗脾胃虚弱的基础方。

11.png

    方中四味药物皆平和之品,不偏不盛,不热不燥,补而不峻,益而无害,取迸语“君子致中和”之义,故名“四君子汤”。

12.png

『衍生方剂』

    八解散:本方始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由人参、茯苓、炙甘草、陈皮、白术、藿香、厚朴、半夏组成。该方以补气药与行气药、渗湿药配伍组方。方中四君子汤加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和胃;藿香、厚朴、半夏与茯苓相配为和朴夏苓汤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之以辛开苦降,醒脾化湿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化湿和中之效。

13.png

    人参五味子汤:本方首见于《幼幼集成》卷三。由人参、漂白术、白云茯苓、北五味子、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具有益气健脾,养阴护肺之功。原书主治“ 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

14.png

    白术散:本方来源于《普济本事方》。由人参、白术、半夏曲、茯苓、干姜、甘草组成。方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干姜以温中散寒,使其寓有理中丸之义。《本是方释义》言其具有“ 温养中宫,通调营卫” 之功。主治“ 小儿挟寒呕吐,脉迟细者” 。

15.png

    五君子煎;本方始见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由人参二、三钱,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药物组成,为四君子汤与理中丸之合方。四君子汤中人参、白术、炙甘草三药与茯苓相伍,且以人参为君药,故其功用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弱证;理中丸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三药与干姜相配,且以干姜为君药,故其功用重在温中祛寒,适宜于中焦虚寒证。二方合用,则益气温中并重。原书用于“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

16.png

    六君子汤:本方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医学正传》卷三。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现代有人将方中人参易为党参,制成丸剂,名“ 六君子丸” 。

17.png

    参术汤:本方见于《赤水玄珠》卷十四。由人参、白术、黄芪各二钱,茯苓、甘草、陈皮各一钱。水煎服。原书用治“气虚颤掉” ,《景岳全书》用治“ 泄泻、呕吐” 。

18.png

    异功散:本方首见于《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疮疡机要》卷下称该方为“ 五味异功散” 。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组成。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配伍陈皮行气燥湿,与人参、自术配伍,补气而不滞气,增强四君子汤健脾和胃,行气之功。原治“ 小儿虚冷吐泻,不思乳食” 。

19.png

『现代研究』

    1、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

20.png

    2、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21.png

『禁忌』

斟酌。

22.png

  祝好朋友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