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炙
2015-08-27

〖中医药文化〗

蜜炙中药材,伴蜜要润透。

适度需把握,炒至不粘手。

姜片熬成汁,温肾又暖脾。

油脂炼成汁,火力要足够。

1.png

『简介』

    炙法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药物通过不同种炙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等作用,可扩大临床药用范围。

2.png

『发展』

    早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有记载:“制炭枳实,蜜制川乌,苦酒渍乌梅,蒸制大黄。”该书还提出了腹水胀满用生葶苈子,痰饮咳喘则需用炒葶苈子等炮制过的药材的临床应用。

3.png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酒煮龙胆草、常山,醋制川乌,姜制半夏,蜜炼升麻。”

4.png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详尽的记述了多种炮制方法,其中包含:“姜汁制寒水石,蜜制黄柏、紫菀,羊脂制淫羊藿”,对后世的中药炮制具有指导意义,多种方法沿用至今。

5.png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关于炮制方法的部分记载有:“炒(火麻仁、白术、黄连)蜜炙附子,蒸地黄和芒硝,煮松香。”而且每种炮制方法有了比较完备的工艺。

6.png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重要的方剂著作,炮制方法众多,主要有:“麸炒枳壳、桃仁,姜制(牵牛花、白附子),甘草汁制干姜,童便制穿山甲。”

7.png

    明朝《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8.png

『目的』

『姜炙法』

    生姜,性温,能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姜制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9.png

1、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草果仁生品辛香燥烈,姜炙可缓其燥烈之性,增强温胃止呕之效。

10.png

草果仁

2、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姜制后会缓解刺激作用,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

11.png

姜炙厚朴

『蜜炙法』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固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

12.png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紫菀、枇把叶、桑白皮、款冬花、百部、百合等,蜜炙均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固有“蜜炙甘欢而润肺”之说。

13.png

蜜炙紫菀

2、增强补脾益气

    黄芪、甘草、党参等药,蜜炙协同,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14.png

蜜炙黄芪

3、缓和药性

    麻黄发汗力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之力。

15.png

蜜炙麻黄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发生呕吐。

16.png

马兜铃

『油炙法』

    常用的油炙辅料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常用的有麻油、菜油、酥油和羊脂油。

17.png

1、增强疗效

    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18.png

2、利于粉碎

    质地坚实的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

19.png

『操作方法』

姜炙

    1、姜汁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2、姜汤煮: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20.png

蜜炙

   1、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基本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一般药物都用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水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如百合、槐角等。

21.png

油炙

   1、油炒: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2、油炸: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3、油脂涂酥烘烤:将动物类药物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

22.png

『用量』

   1、药物每100kg,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用干姜代替,干姜用量是生姜的三分之一。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

   2、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的、纤维多的药物用量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用蜜量较少。一般药物每100kg,用炼蜜25-30kg。

   3、油炙的用量依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定。

23.png

『注意事项』

   1、药物与辅料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辅料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炙制的目的。

   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10%~13%为宜。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液逐渐渗入到饮片内部。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

   3、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24.png

    祝好朋友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



蜜炙

〖中医药文化〗

蜜炙中药材,伴蜜要润透。

适度需把握,炒至不粘手。

姜片熬成汁,温肾又暖脾。

油脂炼成汁,火力要足够。

1.png

『简介』

    炙法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药物通过不同种炙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等作用,可扩大临床药用范围。

2.png

『发展』

    早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有记载:“制炭枳实,蜜制川乌,苦酒渍乌梅,蒸制大黄。”该书还提出了腹水胀满用生葶苈子,痰饮咳喘则需用炒葶苈子等炮制过的药材的临床应用。

3.png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酒煮龙胆草、常山,醋制川乌,姜制半夏,蜜炼升麻。”

4.png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详尽的记述了多种炮制方法,其中包含:“姜汁制寒水石,蜜制黄柏、紫菀,羊脂制淫羊藿”,对后世的中药炮制具有指导意义,多种方法沿用至今。

5.png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关于炮制方法的部分记载有:“炒(火麻仁、白术、黄连)蜜炙附子,蒸地黄和芒硝,煮松香。”而且每种炮制方法有了比较完备的工艺。

6.png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重要的方剂著作,炮制方法众多,主要有:“麸炒枳壳、桃仁,姜制(牵牛花、白附子),甘草汁制干姜,童便制穿山甲。”

7.png

    明朝《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8.png

『目的』

『姜炙法』

    生姜,性温,能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姜制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9.png

1、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草果仁生品辛香燥烈,姜炙可缓其燥烈之性,增强温胃止呕之效。

10.png

草果仁

2、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姜制后会缓解刺激作用,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

11.png

姜炙厚朴

『蜜炙法』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固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

12.png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紫菀、枇把叶、桑白皮、款冬花、百部、百合等,蜜炙均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固有“蜜炙甘欢而润肺”之说。

13.png

蜜炙紫菀

2、增强补脾益气

    黄芪、甘草、党参等药,蜜炙协同,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14.png

蜜炙黄芪

3、缓和药性

    麻黄发汗力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之力。

15.png

蜜炙麻黄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发生呕吐。

16.png

马兜铃

『油炙法』

    常用的油炙辅料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常用的有麻油、菜油、酥油和羊脂油。

17.png

1、增强疗效

    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18.png

2、利于粉碎

    质地坚实的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

19.png

『操作方法』

姜炙

    1、姜汁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2、姜汤煮: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20.png

蜜炙

   1、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基本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一般药物都用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水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如百合、槐角等。

21.png

油炙

   1、油炒: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2、油炸: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3、油脂涂酥烘烤:将动物类药物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

22.png

『用量』

   1、药物每100kg,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用干姜代替,干姜用量是生姜的三分之一。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

   2、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的、纤维多的药物用量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用蜜量较少。一般药物每100kg,用炼蜜25-30kg。

   3、油炙的用量依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定。

23.png

『注意事项』

   1、药物与辅料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辅料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炙制的目的。

   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10%~13%为宜。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液逐渐渗入到饮片内部。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

   3、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24.png

    祝好朋友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