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药(六)
2015-07-13

〖中医药文化〗

中医文化千年盛,时至近代有大成。

钱姓伯煊精妇科,时氏内经医杂症。

国粹勃发西药生,前赴后继道传承。

江山代有人才出,救死扶伤逞贤能。

1.png

〖名医、名著、轶事〗

    《钱伯煊妇科医案》取临床记载较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经钱伯煊先生亲自审阅和修改而定稿。全书收集病案84例,分属于25个病症,分列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四部分进行整理,每个病案下附有小结。钱伯煊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临床经验丰富,尤长于妇科,其对保胎和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更著,在医学界中享有很高声誉。

2.png

    钱伯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896年。出身世医家庭,祖上三代业医。16岁师从清末御医曹沦洲之子曹融甫学习,20岁随父习医。22岁悬壶苏州,尤擅妇科。1955年奉调北京中医研究院,积极投身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等。著有《妇科常用中药》、《妇科常用方剂》、《脉诊浅说》、《女科证治》、《女科方萃》、《钱伯煊妇科医案》等。

3.png

    《时逸人医学论文集》收集了时逸人先生自1923年~1949年所撰写的150余篇医学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一、研究性论文,主要展示的是时先生对西医进入中国最初阶段的态度、改造中医的方法、创立一种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路等文章。二、临床性论文,主要是对病证、中药及方剂的研究性论文。虽然这部分只有四十余篇文章,但内容范围涉及广泛,除内伤杂病外,还包括妇产科疾病的论文十余篇。三、其他论文,包括序文、通讯及一些杂文等。其中“医药公有制实施计划案进行的程序”一文,应该是最早的有关“医药公有制”和中国医学管理体系的论述。

4.png

    时逸人,江苏省无锡人,生于1896年。时逸人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他将中西医病证分别类比归纳,用中西医两种术语描述症状,用中医理论阐释病机,用西医理论解释病理,中西医双重诊断,再根据不同疾病,或专以中药治疗,或以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或中西药并重。注重实效,强调结合,形成了近现代中西医临床各科结合的雏形。著有《时逸人医学论文集》、《时氏生理学》、《时氏病理学》、《时氏诊断学》、《时氏处方学》、《中国药物学》、《中国内科病学》、《中国妇科病学》、《中国儿科病学》、《中国传染病学》、《温病全书》、《中医伤寒与温病》、《时氏内经学》等。

5.png

    《刘寿山正骨经验》整理并总结了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的刘寿山老先生在骨伤科方面的宝贵经验,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正常人体的筋、骨及手法、诊断、用具、用药等;下篇介绍全身各部位骨折、脱位、伤筋及内伤四类疾病的整复手法、按摩、方药等。全书插图300余幅,文图并茂,便于读者参考使用。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骨伤科方面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6.png

    刘寿山,名泉,字寿山,北京市人,生于1901年。自幼随舅父学习针灸,19岁拜文佩亭先生为师,注重武术健身,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骨伤科颇有心得。一生以发扬传统医学,培养骨伤科人才为己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的临床经验传予了后人。《简明中医伤科学》、《刘寿山正骨经验》是其临证经验的很好总结。

7.png

    卢英华,义名显贵,山东省昌邑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著名按摩专家。卢英华在中医按摩理论的总结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方面成果显著,其实践经验被广泛推广。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就是继承了他的按摩手法和临床经验,在京城有很高的知名度。

8.png

『按摩手法』

    卢英华的按摩手法,以指针法为主,按压法、揉捻法、振颤法、捏法、掐法、摩法等为辅。治疗内科疾病(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秘、急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外科疾病(肩关节周围炎),妇科疾病(产后初期乳腺炎、闭经等),儿科疾病(疳积、肌性斜颈、小儿遗尿症等),效果显著。

9.png

    《沈仲圭医学论文集》收集了沈老自1923~1949年前的近300篇学术论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一、基础性研究论文。沈老的文章多以短小精悍为主,重视在社会中即时发现与中医相关的各类问题。二、临床研究性论文,在沈老的临床研究性论文中,既有临床诊病的经验、体会,更有相当论文涉及传染病的潜伏、隔离、治疗的内容。沈老还有针性地写了大量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普文章。三、其他论文,主要是医话、随笔、序文及书信往来等内容。这些杂文不可小视,常有画龙点睛之论。

10.png

    沈仲圭,浙江杭州人,生于1901年。1918年拜王香岩为师。沈仲圭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伤寒与温病相统一。沈仲圭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温病学说是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补充《伤寒论》的不足,又与《伤寒论》互为补充,使外感病的治疗更为完善。著有《沈仲圭医学论文集》、《临床内科方汇》、《温病概要》、《临床实用中医方剂学》、《新经验方》等。

11.png

    祝好朋友家和事顺好运久,人乐财丰洪福来!



近代中医药(六)

〖中医药文化〗

中医文化千年盛,时至近代有大成。

钱姓伯煊精妇科,时氏内经医杂症。

国粹勃发西药生,前赴后继道传承。

江山代有人才出,救死扶伤逞贤能。

1.png

〖名医、名著、轶事〗

    《钱伯煊妇科医案》取临床记载较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经钱伯煊先生亲自审阅和修改而定稿。全书收集病案84例,分属于25个病症,分列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四部分进行整理,每个病案下附有小结。钱伯煊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临床经验丰富,尤长于妇科,其对保胎和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更著,在医学界中享有很高声誉。

2.png

    钱伯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896年。出身世医家庭,祖上三代业医。16岁师从清末御医曹沦洲之子曹融甫学习,20岁随父习医。22岁悬壶苏州,尤擅妇科。1955年奉调北京中医研究院,积极投身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等。著有《妇科常用中药》、《妇科常用方剂》、《脉诊浅说》、《女科证治》、《女科方萃》、《钱伯煊妇科医案》等。

3.png

    《时逸人医学论文集》收集了时逸人先生自1923年~1949年所撰写的150余篇医学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一、研究性论文,主要展示的是时先生对西医进入中国最初阶段的态度、改造中医的方法、创立一种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路等文章。二、临床性论文,主要是对病证、中药及方剂的研究性论文。虽然这部分只有四十余篇文章,但内容范围涉及广泛,除内伤杂病外,还包括妇产科疾病的论文十余篇。三、其他论文,包括序文、通讯及一些杂文等。其中“医药公有制实施计划案进行的程序”一文,应该是最早的有关“医药公有制”和中国医学管理体系的论述。

4.png

    时逸人,江苏省无锡人,生于1896年。时逸人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他将中西医病证分别类比归纳,用中西医两种术语描述症状,用中医理论阐释病机,用西医理论解释病理,中西医双重诊断,再根据不同疾病,或专以中药治疗,或以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或中西药并重。注重实效,强调结合,形成了近现代中西医临床各科结合的雏形。著有《时逸人医学论文集》、《时氏生理学》、《时氏病理学》、《时氏诊断学》、《时氏处方学》、《中国药物学》、《中国内科病学》、《中国妇科病学》、《中国儿科病学》、《中国传染病学》、《温病全书》、《中医伤寒与温病》、《时氏内经学》等。

5.png

    《刘寿山正骨经验》整理并总结了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的刘寿山老先生在骨伤科方面的宝贵经验,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正常人体的筋、骨及手法、诊断、用具、用药等;下篇介绍全身各部位骨折、脱位、伤筋及内伤四类疾病的整复手法、按摩、方药等。全书插图300余幅,文图并茂,便于读者参考使用。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骨伤科方面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6.png

    刘寿山,名泉,字寿山,北京市人,生于1901年。自幼随舅父学习针灸,19岁拜文佩亭先生为师,注重武术健身,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骨伤科颇有心得。一生以发扬传统医学,培养骨伤科人才为己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的临床经验传予了后人。《简明中医伤科学》、《刘寿山正骨经验》是其临证经验的很好总结。

7.png

    卢英华,义名显贵,山东省昌邑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著名按摩专家。卢英华在中医按摩理论的总结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方面成果显著,其实践经验被广泛推广。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就是继承了他的按摩手法和临床经验,在京城有很高的知名度。

8.png

『按摩手法』

    卢英华的按摩手法,以指针法为主,按压法、揉捻法、振颤法、捏法、掐法、摩法等为辅。治疗内科疾病(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秘、急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外科疾病(肩关节周围炎),妇科疾病(产后初期乳腺炎、闭经等),儿科疾病(疳积、肌性斜颈、小儿遗尿症等),效果显著。

9.png

    《沈仲圭医学论文集》收集了沈老自1923~1949年前的近300篇学术论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一、基础性研究论文。沈老的文章多以短小精悍为主,重视在社会中即时发现与中医相关的各类问题。二、临床研究性论文,在沈老的临床研究性论文中,既有临床诊病的经验、体会,更有相当论文涉及传染病的潜伏、隔离、治疗的内容。沈老还有针性地写了大量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普文章。三、其他论文,主要是医话、随笔、序文及书信往来等内容。这些杂文不可小视,常有画龙点睛之论。

10.png

    沈仲圭,浙江杭州人,生于1901年。1918年拜王香岩为师。沈仲圭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伤寒与温病相统一。沈仲圭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温病学说是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补充《伤寒论》的不足,又与《伤寒论》互为补充,使外感病的治疗更为完善。著有《沈仲圭医学论文集》、《临床内科方汇》、《温病概要》、《临床实用中医方剂学》、《新经验方》等。

11.png

    祝好朋友家和事顺好运久,人乐财丰洪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