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
2015-06-29

〖中医药文化〗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1.webp.jpg


『简介』

   脉象,中医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2.png


『发展』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我们从《战国策》、《史记》等书中可以找到扁鹊的传记和病案,其中起死回生是这方面的著名故事。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3.jpg


   扁鹊之后,我国脉学知识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越来越丰富,但也十分繁杂、零散,需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并使之规范化,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

   汉末晋初,出现一位医学家,他就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他吸收了扁鹊、华驼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问世,对我国和世界医学都有很大影响,使中医诊脉、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诊断基础。

4.webp.jpg

『基本内容』

(一)脉位:脉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当外邪侵入机体时,邪在肌表,脉较浮;外邪深入于里时,脉较沉;内伤杂病脉位多不浮。

(二)脉率:脉率是指脉搏频率的快慢。脉率的快慢与病性、情绪、运动、饮酒、睡眠等因素有关,发热脉数,阳虚脉迟,情绪激动、运动、饮酒可致脉率加快,睡眠则使脉率减慢。

(三)脉形:脉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径向的粗细等形态。脉形主要与血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5.png


(四)脉势:脉势是指脉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与心脏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有关,同时也与全身气血盛衰有关。

(五)脉律:脉律是指脉动周期间隔时间的规律性。在常见脉象中脉律不规则的脉有结、代、促、涩、散等。

6.webp.jpg

『诊断部位和方法』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法。

7.png


(二)诊脉方法

1.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动的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总按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此外,儿童切脉时往往一指定三关。

8.png


『脉象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脉象歌诀】

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

弦芤疾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9.webp.jpg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10.webp.jpg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1.webp.jpg


『典籍记载』

1、《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起。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12.webp.jpg


祝好朋友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

脉象

〖中医药文化〗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1.webp.jpg


『简介』

   脉象,中医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2.png


『发展』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我们从《战国策》、《史记》等书中可以找到扁鹊的传记和病案,其中起死回生是这方面的著名故事。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3.jpg


   扁鹊之后,我国脉学知识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越来越丰富,但也十分繁杂、零散,需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并使之规范化,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

   汉末晋初,出现一位医学家,他就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他吸收了扁鹊、华驼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问世,对我国和世界医学都有很大影响,使中医诊脉、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诊断基础。

4.webp.jpg

『基本内容』

(一)脉位:脉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当外邪侵入机体时,邪在肌表,脉较浮;外邪深入于里时,脉较沉;内伤杂病脉位多不浮。

(二)脉率:脉率是指脉搏频率的快慢。脉率的快慢与病性、情绪、运动、饮酒、睡眠等因素有关,发热脉数,阳虚脉迟,情绪激动、运动、饮酒可致脉率加快,睡眠则使脉率减慢。

(三)脉形:脉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径向的粗细等形态。脉形主要与血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5.png


(四)脉势:脉势是指脉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与心脏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有关,同时也与全身气血盛衰有关。

(五)脉律:脉律是指脉动周期间隔时间的规律性。在常见脉象中脉律不规则的脉有结、代、促、涩、散等。

6.webp.jpg

『诊断部位和方法』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法。

7.png


(二)诊脉方法

1.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动的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总按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此外,儿童切脉时往往一指定三关。

8.png


『脉象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脉象歌诀】

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

弦芤疾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9.webp.jpg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10.webp.jpg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1.webp.jpg


『典籍记载』

1、《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起。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12.webp.jpg


祝好朋友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