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2015-06-29

〖中医药文化〗

中药医治传家宝,养生治病效果好。

毒副甚微无伤害,经济实惠疗效高。

科学养生要记牢,四时调养配方妙。

身体健康齐欢笑,人活百岁乐淘淘。

1.webp.jpg


『简介』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

2.webp.jpg


『发展』

   中国最早关于人体体质的学说出现在2000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在我国“体质”通常是指体育、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倡导的“体质与健康”方面所涉及的研究。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webp.jpg


『基本内容』

1.平和体质

4.webp.jpg


2.气虚体质

5.webp.jpg


3.阴虚体质

6.webp.jpg


4.阳虚体质

7.webp.jpg


5.痰湿体质

8.webp.jpg


6.湿热体质

9.webp.jpg


7.血瘀体质

10.webp.jpg


8.气郁体质

11.webp.jpg


9.特禀体质

12.webp.jpg


『中医学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中医病因学对这一现象早有认识,认为不同体质容易感受相应淫邪的特点。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

13.webp.jpg


二、体质与发病

   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原因,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邪之所客必因正气之虚。正气虚,则邪乘虚而人;正气实,则邪无自人之理。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因此,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感受外来的邪气。人体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14.png


三、体质与病机

       1.体质与病机的从化:在中医学中,病情从体质而变化,称之为从化。人体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特殊性,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得之往往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机体对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

15.webp.jpg


   2.体质与病机的传变:患者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在中医学中,传变是言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传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者或其邪气轻微,则正能敌邪而病自愈。如伤寒之太阳病,患病七日以上而自愈者,正是因为太阳行经之期已尽,正气胜邪之故。总之,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之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体质因素。

16.jpg


四、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临床证候类型。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其临床证候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如同样感受寒邪,有的人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有的人一发病就出现畏寒肢冷,纳呆食减,腹痛泄泻,脉象缓弱等脾阳不足之证。病因相同或疾病相同,而体质不同,则出现不同的证候。另一方面,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常常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证型。如泄泻和水肿都可以表现出脾肾阳虚之证。这可能是由于虽然病因不同或疾病不同,而体质相同,所以才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可见,体质是形成的生理基础之一,辨体质是辨证的重要根据。

17.webp.jpg


五、体质与治疗

   体质是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

18.webp.jpg


(一)因人论治

   体质有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别。因此,必须结合体质而辨证论治。如面白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系寒湿之体,若感受寒湿之邪,则非用姜附参苓之类大热方药邪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尚须通阳以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总之,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19.webp.jpg


(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由于体质的差异,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异。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同。

20.webp.jpg


(三)用药宜忌

   由于体质有阴阳偏颇的差异,临证应视体质而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泄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说来,体长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

212.webp.jpg


(四)善后调理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

22.webp.jpg

祝好朋友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体质

〖中医药文化〗

中药医治传家宝,养生治病效果好。

毒副甚微无伤害,经济实惠疗效高。

科学养生要记牢,四时调养配方妙。

身体健康齐欢笑,人活百岁乐淘淘。

1.webp.jpg


『简介』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

2.webp.jpg


『发展』

   中国最早关于人体体质的学说出现在2000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在我国“体质”通常是指体育、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倡导的“体质与健康”方面所涉及的研究。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webp.jpg


『基本内容』

1.平和体质

4.webp.jpg


2.气虚体质

5.webp.jpg


3.阴虚体质

6.webp.jpg


4.阳虚体质

7.webp.jpg


5.痰湿体质

8.webp.jpg


6.湿热体质

9.webp.jpg


7.血瘀体质

10.webp.jpg


8.气郁体质

11.webp.jpg


9.特禀体质

12.webp.jpg


『中医学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中医病因学对这一现象早有认识,认为不同体质容易感受相应淫邪的特点。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

13.webp.jpg


二、体质与发病

   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原因,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邪之所客必因正气之虚。正气虚,则邪乘虚而人;正气实,则邪无自人之理。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因此,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感受外来的邪气。人体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14.png


三、体质与病机

       1.体质与病机的从化:在中医学中,病情从体质而变化,称之为从化。人体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特殊性,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得之往往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机体对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

15.webp.jpg


   2.体质与病机的传变:患者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在中医学中,传变是言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传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者或其邪气轻微,则正能敌邪而病自愈。如伤寒之太阳病,患病七日以上而自愈者,正是因为太阳行经之期已尽,正气胜邪之故。总之,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之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体质因素。

16.jpg


四、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临床证候类型。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其临床证候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如同样感受寒邪,有的人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有的人一发病就出现畏寒肢冷,纳呆食减,腹痛泄泻,脉象缓弱等脾阳不足之证。病因相同或疾病相同,而体质不同,则出现不同的证候。另一方面,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常常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证型。如泄泻和水肿都可以表现出脾肾阳虚之证。这可能是由于虽然病因不同或疾病不同,而体质相同,所以才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可见,体质是形成的生理基础之一,辨体质是辨证的重要根据。

17.webp.jpg


五、体质与治疗

   体质是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

18.webp.jpg


(一)因人论治

   体质有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别。因此,必须结合体质而辨证论治。如面白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系寒湿之体,若感受寒湿之邪,则非用姜附参苓之类大热方药邪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尚须通阳以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总之,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19.webp.jpg


(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由于体质的差异,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异。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同。

20.webp.jpg


(三)用药宜忌

   由于体质有阴阳偏颇的差异,临证应视体质而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泄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说来,体长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

212.webp.jpg


(四)善后调理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

22.webp.jpg

祝好朋友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