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2017-04-26

历史大讲堂.gif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1.png

2001年4月26日,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1986年4月26日,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911年4月26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正式成立。

1607年4月26日,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什么是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庙号制度被废止。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


1.jpg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2.jpg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仁宗、宣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3.jpg


2.谥号


为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中肯的称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4.jpg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3.尊号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尊号。


5.jpg


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而生前加尊号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于在位之时。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龙皇帝等便是。此外,皇帝逊位之后,为太上皇,由继位皇帝为之加尊号,此再举玄宗之例:乾元元年(758年),肃宗上玄宗“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之号便是。二是死后加号者,如玄宗死后,肃宗于上元二年上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此乃玄宗又被称为明皇之缘故。


6.jpg


4.年号


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7.jpg


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登极,则改用嗣王或新帝年次纪年,称元年、二年、三年等。这种“帝号纪年”或“王位纪年”之法一直沿用至汉代,帝王在位期间从无“改元”现象。


8.jpg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就寓意而论,帝王年号一向考究,并冀望在位期间能四海承平,民安国泰。如唐高祖年号武德,表示以武佐德,平定天下。


9.jpg


年号发源于中国,后传至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皆曾各自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由于日本至今仍实行君主制度,故成为现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日本国选择年号极为郑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于中国《易经•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10.jpg


祝好朋友终身奋勤争一息,遇事尝试学三思!

什么是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历史大讲堂.gif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1.png

2001年4月26日,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1986年4月26日,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911年4月26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正式成立。

1607年4月26日,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什么是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庙号制度被废止。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


1.jpg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2.jpg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仁宗、宣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3.jpg


2.谥号


为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中肯的称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4.jpg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3.尊号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尊号。


5.jpg


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而生前加尊号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于在位之时。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龙皇帝等便是。此外,皇帝逊位之后,为太上皇,由继位皇帝为之加尊号,此再举玄宗之例:乾元元年(758年),肃宗上玄宗“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之号便是。二是死后加号者,如玄宗死后,肃宗于上元二年上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此乃玄宗又被称为明皇之缘故。


6.jpg


4.年号


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7.jpg


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登极,则改用嗣王或新帝年次纪年,称元年、二年、三年等。这种“帝号纪年”或“王位纪年”之法一直沿用至汉代,帝王在位期间从无“改元”现象。


8.jpg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就寓意而论,帝王年号一向考究,并冀望在位期间能四海承平,民安国泰。如唐高祖年号武德,表示以武佐德,平定天下。


9.jpg


年号发源于中国,后传至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皆曾各自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由于日本至今仍实行君主制度,故成为现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日本国选择年号极为郑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于中国《易经•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10.jpg


祝好朋友终身奋勤争一息,遇事尝试学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