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小胖墩”问题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日渐凸显。肥胖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家长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超重还是肥胖?肥胖儿童如何科学减重?振东健康为您解答!
一、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1、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的食物摄入不足,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运动不足:运动量不足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导致肥胖。
3、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遗传肥胖基因的概率会增加。在同样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下,这些孩子更容易肥胖。
二、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儿童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向少年儿童蔓延会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同时,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在学校等社交环境中,肥胖儿童可能会因体型被同学嘲笑、孤立,从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未来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自我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及自尊水平更低,其消极的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加深超重和肥胖程度。
三、如何判断是超重还是“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是否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对于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进行判断。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界值点者为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点者为肥胖。
四、什么样的儿童肥胖需要看医生?
1、自行减重无效:如果孩子通过自行减重仍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2、出现健康异常:如果孩子的血压、血糖、血脂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即使轻微升高),或出现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等,都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由医生提供科学的减重方案。
3、定期体检:家长应带着孩子定期体检,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不仅要测量身高体重,还应该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
五、吃得多等同于营养好吗?
这是一种误解。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越好,其实,给孩子补充过多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反而会增加孩子身体的负担。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觉得孩子胖点没关系,以后长个子了自然就瘦下来了,结果耽误了治疗干预的最佳时机。
六、如何从饮食方面科学减重?
推荐“黄金餐盘法则”,即:
• 1/2非淀粉类蔬菜
• 1/4优质蛋白(鱼/豆/瘦肉)
• 1/4全谷物
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脂肪、低糖的食物摄入,减少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挑食、偏食。
七、如何从运动方面科学减重?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中高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30至60分钟,每周不少于4天,累计时长不少于150分钟。如跑步、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打篮球等。户外活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让孩子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骨骼健康。建议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让运动变得有趣,提高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步行上下学、爬楼梯等。
八、如何从生活习惯方面科学减重?
1、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分泌,导致食欲调节失衡,增加肥胖风险。一般建议小学生睡眠时长为10至12小时,中学生为8至10小时。
2、动态监测:培养孩子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适时制定减重干预策略。
3、家庭氛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孩子一起管理体重,摒弃“胖点可爱”的观念,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未来奠定基础。
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应积极行动起来,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科学减重,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未来。
近些年,“小胖墩”问题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日渐凸显。肥胖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家长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超重还是肥胖?肥胖儿童如何科学减重?振东健康为您解答!
一、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1、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的食物摄入不足,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运动不足:运动量不足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导致肥胖。
3、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遗传肥胖基因的概率会增加。在同样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下,这些孩子更容易肥胖。
二、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儿童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向少年儿童蔓延会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同时,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在学校等社交环境中,肥胖儿童可能会因体型被同学嘲笑、孤立,从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未来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自我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及自尊水平更低,其消极的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加深超重和肥胖程度。
三、如何判断是超重还是“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是否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对于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进行判断。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界值点者为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点者为肥胖。
四、什么样的儿童肥胖需要看医生?
1、自行减重无效:如果孩子通过自行减重仍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2、出现健康异常:如果孩子的血压、血糖、血脂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即使轻微升高),或出现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等,都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由医生提供科学的减重方案。
3、定期体检:家长应带着孩子定期体检,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不仅要测量身高体重,还应该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
五、吃得多等同于营养好吗?
这是一种误解。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越好,其实,给孩子补充过多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反而会增加孩子身体的负担。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觉得孩子胖点没关系,以后长个子了自然就瘦下来了,结果耽误了治疗干预的最佳时机。
六、如何从饮食方面科学减重?
推荐“黄金餐盘法则”,即:
• 1/2非淀粉类蔬菜
• 1/4优质蛋白(鱼/豆/瘦肉)
• 1/4全谷物
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脂肪、低糖的食物摄入,减少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挑食、偏食。
七、如何从运动方面科学减重?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中高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30至60分钟,每周不少于4天,累计时长不少于150分钟。如跑步、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打篮球等。户外活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让孩子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骨骼健康。建议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让运动变得有趣,提高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步行上下学、爬楼梯等。
八、如何从生活习惯方面科学减重?
1、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分泌,导致食欲调节失衡,增加肥胖风险。一般建议小学生睡眠时长为10至12小时,中学生为8至10小时。
2、动态监测:培养孩子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适时制定减重干预策略。
3、家庭氛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孩子一起管理体重,摒弃“胖点可爱”的观念,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未来奠定基础。
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应积极行动起来,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科学减重,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