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蒙古帝国和元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2024-01-24

1206年,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会上被推举为大可汗,建立了蒙古汗国,这可以说是蒙古帝国的雏形。铁木真和他的子孙们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战,开拓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东起日本海,西到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蒙古帝国主要由蒙古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这五大封国组成。除了蒙古汗国之外,其他四大汗国的统治者都出自“黄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名义上尊奉蒙古汗国为宗主国。


一、五大封国

1、蒙古汗国:这就是后来的大蒙古国,第一任大汗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到了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把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统治范围包括了原来金、夏、大理、宋、吐蕃等国的土地。不过,到了1368年,元朝皇帝顺帝在明朝将领徐达的打击下被迫北逃,蒙古人在南方的统治结束。这段从1271年到1368年的时间,我们叫它“元朝”。

2、窝阔台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的封地,不过真正建立这个汗国的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它的疆域包括了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地方,大致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首都叫也迷里城。这个汗国存在了58年,从1251年到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

3、察合台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封地时,察合台得到了西辽的旧地。到了14世纪初,这个汗国还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疆域进一步扩大,东到吐鲁番、罗布泊,西到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4、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它的主要辖区在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

5、伊儿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在西亚建立的政权。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也是最早支持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汗国之一。它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中亚南部到西亚一带,首都先后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从这些可以看出,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政权叫元朝,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名义上是其他四个汗国的宗主国。


二、帝国内战

蒙古帝国的第四代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长子。他性格刚毅果断,年少时就很受窝阔台汗的器重。在母亲和叔伯哥哥拔都的支持下,蒙哥成为可汗后,很快扭转了之前财政困难、政出多门的局面。他亲自起草诏书,反复修改,勤政程度不亚于秦始皇、明太祖和清世宗。在他的治理下,蒙古帝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蒙哥对蒙古传统有着极强的自豪感,不愿意接受任何被征服国家的文化影响。他对忽必烈在漠南汉地推行的汉化政策很不满。1259年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东道诸王的支持下抢先称汗。而蒙哥的弟弟阿里不哥在西道宗王的支持下也在哈拉和林召开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由于忽必烈长期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了西道诸王的不满,所以他们大多支持阿里不哥。

最终,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但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只有伊儿汗国承认。从此,蒙古帝国开始解体。


三、元朝建立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把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正式成为元朝皇帝。第二年,他迁都燕京,改名叫大都。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从此大都成为元朝的政治中心。后来的明朝、清朝都把北京作为首都,可以说,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元朝掌握了全国性政权。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也被消灭。元朝建立后,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官员,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效忠。

忽必烈在位期间,他重用汉臣,比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还任命阿合马掌管财政。他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比如在地方上设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先河。他还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推广农业技术,编辑《农桑辑要》。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他还开辟了驿站,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一文看懂蒙古帝国和元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1206年,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会上被推举为大可汗,建立了蒙古汗国,这可以说是蒙古帝国的雏形。铁木真和他的子孙们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战,开拓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东起日本海,西到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蒙古帝国主要由蒙古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这五大封国组成。除了蒙古汗国之外,其他四大汗国的统治者都出自“黄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名义上尊奉蒙古汗国为宗主国。


一、五大封国

1、蒙古汗国:这就是后来的大蒙古国,第一任大汗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到了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把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统治范围包括了原来金、夏、大理、宋、吐蕃等国的土地。不过,到了1368年,元朝皇帝顺帝在明朝将领徐达的打击下被迫北逃,蒙古人在南方的统治结束。这段从1271年到1368年的时间,我们叫它“元朝”。

2、窝阔台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的封地,不过真正建立这个汗国的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它的疆域包括了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地方,大致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首都叫也迷里城。这个汗国存在了58年,从1251年到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

3、察合台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封地时,察合台得到了西辽的旧地。到了14世纪初,这个汗国还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疆域进一步扩大,东到吐鲁番、罗布泊,西到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4、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它的主要辖区在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

5、伊儿汗国:这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在西亚建立的政权。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也是最早支持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汗国之一。它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中亚南部到西亚一带,首都先后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从这些可以看出,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政权叫元朝,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名义上是其他四个汗国的宗主国。


二、帝国内战

蒙古帝国的第四代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长子。他性格刚毅果断,年少时就很受窝阔台汗的器重。在母亲和叔伯哥哥拔都的支持下,蒙哥成为可汗后,很快扭转了之前财政困难、政出多门的局面。他亲自起草诏书,反复修改,勤政程度不亚于秦始皇、明太祖和清世宗。在他的治理下,蒙古帝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蒙哥对蒙古传统有着极强的自豪感,不愿意接受任何被征服国家的文化影响。他对忽必烈在漠南汉地推行的汉化政策很不满。1259年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东道诸王的支持下抢先称汗。而蒙哥的弟弟阿里不哥在西道宗王的支持下也在哈拉和林召开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由于忽必烈长期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了西道诸王的不满,所以他们大多支持阿里不哥。

最终,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但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只有伊儿汗国承认。从此,蒙古帝国开始解体。


三、元朝建立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把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正式成为元朝皇帝。第二年,他迁都燕京,改名叫大都。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从此大都成为元朝的政治中心。后来的明朝、清朝都把北京作为首都,可以说,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元朝掌握了全国性政权。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也被消灭。元朝建立后,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官员,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效忠。

忽必烈在位期间,他重用汉臣,比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还任命阿合马掌管财政。他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比如在地方上设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先河。他还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推广农业技术,编辑《农桑辑要》。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他还开辟了驿站,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