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俗与中医药文化:春节与屠苏酒
2024-02-08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春节这一重要节日中,这种联系尤为明显。

屠苏酒

一、春节与屠苏酒的习俗

1、春节习俗:春节,古称“元旦”“元日”“岁旦”,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荆楚岁时记》记载,春节当天,人们会在鸡鸣时起床,先在庭院前燃放爆竹,以驱赶山臊鬼。此外,人们还会饮用一种特别配制的药酒——屠苏酒。

2、屠苏酒的传说:屠苏酒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有人居住在草庵中,每年除夕夜都会给邻里留下一包药,让他们将药包放入井中浸泡。正月初一,人们取出药包,放入酒中煮沸后饮用,可以预防瘟疫。这种酒后来被称为“屠苏酒”,寓意着驱除鬼气、唤醒人魂。

3、屠苏酒的诗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


二、屠苏酒的配方与作用

1、配方来源: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屠苏酒的配方和制法。配方包括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等七味中药。

2、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材切碎,用绛色绢袋装好,除夕中午沉入井底,正月初一清晨取出,放入酒中煮沸后饮用。

3、功效:屠苏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的功效。在春节这个阳气初升、阴寒未散的时节,人们容易感受外邪,而屠苏酒可以有效预防疫病。

4、饮用习俗:屠苏酒的饮用方式也很讲究,从小辈开始依次饮用,因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


三、屠苏酒的药材作用

1、大黄:可排除体内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将军”。

2、白术:健胃、利水、解热,长期服用能延年益寿。

3、桔梗:补血气、祛寒热、祛风痹、消肿毒。

4、蜀椒:解毒、杀虫、健胃。

5、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6、乌头:祛风湿、除痞满、温养脏腑。

7、菝葜:驱毒、防腐、定神。


四、屠苏酒的其他功效

1、养肝护肝:《保生秘要》提到,屠苏酒还可以养肝护肝,避免不正之气伤害肝脏。

2、防疫保健:屠苏酒的防疫功效远胜于汉代的椒酒,因此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取代了椒酒。


综上所述,屠苏酒不仅是一种具有防疫保健功效的药酒,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内涵。它在春节期间的饮用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中国古代民俗与中医药文化:春节与屠苏酒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春节这一重要节日中,这种联系尤为明显。

屠苏酒

一、春节与屠苏酒的习俗

1、春节习俗:春节,古称“元旦”“元日”“岁旦”,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荆楚岁时记》记载,春节当天,人们会在鸡鸣时起床,先在庭院前燃放爆竹,以驱赶山臊鬼。此外,人们还会饮用一种特别配制的药酒——屠苏酒。

2、屠苏酒的传说:屠苏酒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有人居住在草庵中,每年除夕夜都会给邻里留下一包药,让他们将药包放入井中浸泡。正月初一,人们取出药包,放入酒中煮沸后饮用,可以预防瘟疫。这种酒后来被称为“屠苏酒”,寓意着驱除鬼气、唤醒人魂。

3、屠苏酒的诗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


二、屠苏酒的配方与作用

1、配方来源: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屠苏酒的配方和制法。配方包括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等七味中药。

2、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材切碎,用绛色绢袋装好,除夕中午沉入井底,正月初一清晨取出,放入酒中煮沸后饮用。

3、功效:屠苏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的功效。在春节这个阳气初升、阴寒未散的时节,人们容易感受外邪,而屠苏酒可以有效预防疫病。

4、饮用习俗:屠苏酒的饮用方式也很讲究,从小辈开始依次饮用,因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


三、屠苏酒的药材作用

1、大黄:可排除体内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将军”。

2、白术:健胃、利水、解热,长期服用能延年益寿。

3、桔梗:补血气、祛寒热、祛风痹、消肿毒。

4、蜀椒:解毒、杀虫、健胃。

5、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6、乌头:祛风湿、除痞满、温养脏腑。

7、菝葜:驱毒、防腐、定神。


四、屠苏酒的其他功效

1、养肝护肝:《保生秘要》提到,屠苏酒还可以养肝护肝,避免不正之气伤害肝脏。

2、防疫保健:屠苏酒的防疫功效远胜于汉代的椒酒,因此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取代了椒酒。


综上所述,屠苏酒不仅是一种具有防疫保健功效的药酒,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内涵。它在春节期间的饮用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预防意识。